太岁在己曰屠维 太岁的由来

小编

“太岁在己曰屠维”出自《尔雅·释天》,是古代中国天文历法与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。以下从屠维的词源与含义、太岁纪年法的起源与原理、屠维在太岁纪年中的位置、太岁的文化演变四个方面展开说明:

一、屠维的词源与哲学内涵

1. 词义解析

“屠”意为“别”(区分、区别),“维”意为“离”(分离、独立),合称“屠维”象征万物从混沌中分化成形、各具特性的状态。
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“己”对应作物成熟后“辟藏诎形”(收敛藏匿)的阶段,引申为万物成熟定型、孕育新生的转折点。

2. 哲学象征

屠维体现古人“阴阳分化”的宇宙观:己年(属阴土)代表浊气沉降、清气上升的平衡状态,寓意天地调和与万物生发的秩序。

二、太岁纪年法的由来与运行逻辑

1. 岁星纪年的缺陷

古人以木星(岁星)12年绕天一周的规律创“岁星纪年法”,将周天分为“十二次”(如星纪、析木)。但木星实际周期为11.86年,每84年误差1次(超辰现象),导致纪年与天象错位。

2. 太岁的假想修正

为解决方向矛盾(木星西→东 vs. 十二辰东→西),古人虚构反向运行的“太岁”(又称岁阴),使其与十二辰(子、丑、寅…亥)方向一致,形成太岁纪年法

太岁在己曰屠维  太岁的由来

3. 岁阳与岁阴的融合

战国至西汉,为十天干创“岁阳”名(如阏逢、旃蒙),为十二地支创“岁阴”名(如摄提格、单阏)。

二者组合成60组年名(如“阏逢·摄提格”),奠定后世干支纪年基础。

三、屠维在太岁纪年中的定位

1. 对应关系

“屠维”是十天干中“己”的岁阳名,与岁阴名(如“大荒落”对应巳)组合成完整年号。例如:

己巳年

2. 文献依据

《尔雅》《史记》均记载岁阳名系统,其中“在己曰屠维”(《尔雅》)或“徒维”(《史记》),虽有差异但核心一致。

四、太岁的文化演变:从天文到民俗

1. 神灵化与禁忌

汉代后,太岁从虚拟星体演变为值年神(如2020年值神“卢秘大将军”),民间认为其掌年运吉凶,形成“犯太岁”(本命年、冲太岁等)的禁忌体系。

2. 衍生俗语

“太岁头上动土”源于避讳太岁方位(认为其所在方位不可兴土木),后比喻触犯强权。

3. 屠维的象征延伸

部分文献将屠维人格化为守护神,执蛇矛、司中央之土,象征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(如《乐三合》所述)。

“太岁在己曰屠维”浓缩了古人调和天象与人文的智慧:既以虚构太岁解决天文观测的误差,又以屠维等符号赋予时间哲学内涵,最终融入干支历法与社会民俗。这一过程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天人相应”的核心理念,也使得屠维从冷僻的岁阳名,成为追溯古代宇宙观的重要线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