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臻”字(拼音:zhēn)是一个含义丰富且充满文化意蕴的汉字,其解释可从字形、本义、引申义及古籍用例等方面展开:
一、字形结构
部首与笔画:部首为“至”,总笔画16画,左右结构。
造字本源:会意字,由“至”(表示到达)和“秦”(描绘双手举杵舂禾穗的丰收场景)组合而成,寓意“向美好前进”或“趋近完美”。
二、字义解析
1. 动词本义:到、到达
表示空间或状态的抵达,如《说文解字》:“臻,至也。”
古籍用例:
“遄臻于卫”(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),意为快速到达卫国;
“饥馑荐臻”(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),指灾荒接连到来。
2. 引申为“达到理想状态”
强调逐步趋近完善或极致,如:
渐臻佳境:逐步进入美好境界;
日臻完善:日益趋向完美。
3. 其他动词含义
聚集:如“臻萃”(汇集)、“臻凑”(奔趋汇集);
接连不断:如“荐臻”(反复出现)。
4. 形容词含义
盛满、丰茂:如“臻臻”(草木茂盛状);
齐全完备:如元曲《桃花女》“礼物有些不臻”,指礼品不够周全。
三、文化内涵与应用
哲学意蕴:蕴含对“完满境界”的追求,如“百福具臻”(所有福气齐聚);
姓名寓意:常用于人名,寓意“成功、完美、事业顺利”,五行属火,使用频率较高(如聂荣臻)。
四、音韵与方言
读音:普通话 zhēn,粤语 zeon1,客家话 zin1;
古音:《唐韵》注“侧诜切”,宋代《集韵》注“将先切”(音近“笺”)。
总结
“臻”字以“趋近完美”为核心,既描述空间上的抵达(如“至”),更强调精神或状态上的圆满(如“佳境”“完善”)。其字形融合农耕文明的丰收意象,折射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至今仍广泛用于表达进步与圆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