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含有“明”“暗”二字的成语及其具体含义,特别筛选出强调“暗地里行动”的表述,并结合典故和现实案例说明其应用场景:
一、表里不一:表面掩饰与暗中行动
1. 明推暗就
释义:表面推拒,暗地接受,形容假意拒绝实则配合。
出处:多用于形容权谋策略或虚伪态度,如官场中假意推辞利益实则谋取。
例:他嘴上拒绝贿赂,实则明推暗就,暗中收受好处。
2. 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释义:以公开行动麻痹对方,暗地实施真实计划。
出处:源自楚汉战争,刘邦表面修栈道,暗地绕道袭击陈仓。
例:公司明面宣传环保,暗地排污,正是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的典型。
3. 明枪暗箭
释义:公开攻击与暗中陷害并存。
出处:元代《独角牛》提及“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”。
例:职场竞争中,他既要应对明面的批评,还需提防同事的暗箭中伤。
4. 明珠暗投
释义:珍宝落入不识货者之手,或人才被埋没。
出处:《史记》记载明珠投路引发猜疑,喻指价值被忽视。
例:顶尖科学家在官僚体系中明珠暗投,研究成果无人重视。
二、隐蔽行动:暗中谋划与实施
1. 明察暗访
释义:公开观察结合暗中调查,多用于侦查。
出处:清代《痛史》描述官员以此法搜集证据。
例:警方明察监控录像,暗访嫌疑人社交圈,最终破获案。
2. 明争暗斗
释义:公开冲突与私下较量交织。
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记载军阀间明争暗斗。
例:两派势力明争市场份额,暗斗供应链资源,竞争白热化。
3. 明升暗降
释义:表面升职,实削权力。
出处:清代《官场现形记》揭露官职调动的权术。
例:总裁将他升为虚职顾问,明升暗降,剥夺其决策权。
三、现实案例:暗网的“明暗双面”
案例:24岁台大学生林睿庠化名“法老”,表面是外事替代役技术人员,暗地运营暗网平台“匿名市场”,3年跨国获利超7亿元。
手法分析:
明面掩护:以合法身份参与技术项目,规避嫌疑。
暗中操作:用加密货币交易毒品,通过母亲账户洗钱,建立“暗黑银行系统”。
结局:在纽约机场被捕,面临终身监禁,其母因洗钱同遭起诉。
四、延伸:非“明暗”结构但含类似语义的成语
笑里藏刀(明笑暗害)
表面热情,暗藏杀机,如商人友善洽谈时设合同陷阱。
口蜜腹剑(明甜暗毒)
言辞甜蜜,心肠狠毒,如唐宰相李林甫表面荐才实则排挤。
> 以上成语均揭示人性与社会的复杂性——明处可伪饰,暗处藏真机。欲深入探究典故,可参考《史记》《晋书》等文献;现实案例详见司法档案或新闻报道。